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债务?这个视角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

爱研究的小美 大壮和小美 2023-03-14


债务这个词,在经济学里其实极其特殊。它不像很多专业词汇只出现在经济学分析里,而现实中一提起债,每个人都懂,几乎天天都接触。

那这个词特殊在哪里?特殊在宏观和微观区别上!经济学里绝大多数词,微观和宏观都很容易理解,大多数时候宏观就是微观的加总,比如现金和存款,微观上就是个人和企业的钱,而宏观计算M0M1M2的时候,就是所有微观的加总,好像这样理解对于后面分析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但是债务呢?绝对不是这样!

我们先看一幅图:

圈里面,可见一些斑点






其实这就是著名的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

债务在微观上极其容易理解,但是在宏观上其实极难理解到本质,大多数人甚至是不少专家,仅仅是在微观上进行个加总而已,然后就头头是道。

最近城投债务压力大,大家都跑出来分析,小美看了很多文章,觉得还是有必要从人性和常识出发,来讲讲什么是债务。

微观上的债务,就不用讲了,就是大家理解的债务,欠人家的东西。

而宏观上的债务怎么理解?它与微观完全不同,但是还必须只能以微观的方式讲述出来,不然一来也根本讲不清楚,二来硬靠专业逻辑文采讲出来了也没人能理解。

今天我们就开始用微观叙事的方式来讲述下宏观上的债务该怎么理解。这也是在小美阅读了数十本书,看了数百篇各种google知乎专家等文章,同时积累这几十年自身日常无意识思考后,有了一些感触,然后又琢磨了几个星期到底该用什么方式和示例表述出来,才有了此文,所以才敢起标题说这个视角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

如果你是本公众号的新读者,建议先阅读下之前两篇文章,1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和2什么是财富,我们的底层逻辑框架还是基于这两篇文章展开的,为控制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因为除了基础货币是央行的债务外,商业银行的债务是占据大头的,而商业银行放出去的债务本质上是大家的存款储蓄,所以理解债务和理解储蓄的本质基本是一回事。

而根据宏观经济学GDP的测算方法,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宏观上投资就是储蓄。所以,理解债务本质,其实也就是理解投资本质和储蓄本质。

关于债务,小美的理解结论如下,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 储蓄,本质上都是别人给你的卖身契,这些卖身人呢,一部分会认真履约将来服务你(房贷消费贷),一部分人会把你的卖身契立马兑现,同时产出其他卖身人的卖身契还给你(投资并成功),还有一部分可能对履约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生病了或残疾了(投资失败或老赖),还有一部分卖身人对契约拥有解释权和变相修改权(政府债务如城投债)。


  2. 所有投资,不管成功与否,能还得上的都是把自己储蓄转移给别人;如果还不上,就是实质上消灭别人储蓄。但不一定非得在当下账面上消灭,好的情况下能够还的上利息,那么就展期或借新还旧即可;有时候连利息都还不上,也可以靠信用或迷惑手段借新还旧;有时候呢,可以账面上拿茶叶抵账;有时候也可以靠梦想延续,让人相信你未来能够还得上。反正核心是账面上这笔债还在,没有消失,那也意味着别人账面上的储蓄还在,储蓄没有消失。


  3. 你借了一万块钱给了一个朋友,他把这个钱已经花光了。对你而言,你盘点自己资产的时候,自己还有这1万块钱。但实际这1万块钱已经不在了,除非是未来你这个朋友努力干活产出,而很多时候你这个朋友可能就想一直拖着了,或者你催的紧了找个别的更好说话的朋友借了后还你。

  4. 你借了一万块给银行,也就是你在银行存款1万块,他已经把这个钱借出去花光了。对你而言,你实打实的在银行有1万块钱存款。但实际这1万块钱已经不在了,它可能变成了1厘米桥梁而你的1万块钱成了施工人员的工资又存进去了银行;它也可能变成了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可能是现金可能是商誉也可能是几年后减值归零的电脑;它也可能变成了那个荒废的产业园或者某农村的公园和健身广场。具体变成了什么,取决于整个人类需求空缺和科技空间带来的机会,三十年前大概率变成了制造业厂房机器,轰隆隆印钱还你,二十年前大概率变成了房地产,有人高价买房来还你,近几年很可能变成了街上跑的一辆辆锂电池,有买车人买单,但很多也变成了那边远城市的大佛或者郊区空置的产业园大楼,或者落后农村的公厕或者健身公园。

  5. 2022年10月26日,银保监会统信部公布了2022年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66万6365亿,同比增长10.3%;总负债:335万8939亿,同比增长10.5%。其中: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分别为:2614371亿、498773亿、553222亿;总负债分别为:2401268亿,463603亿,494068亿。

  6. 银行净资产也就30多万亿,这又是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的大头,实际央行累计发行的基础货币也就40万亿左右。除以中国14亿人,如果你除去银行贷款负债,还有3万净存款,你就已经达到平均线了,如果你有30万净存款,那你已经是平均线十倍了。大家最近关注的M2增长了几十万亿,说央行印钱印了几十万亿,实际上是相当于你的朋友们之前银行存款10万贷款8万,现在变成了存款20万贷款18万。真印钱多少,要去看央行资产负债表,或者商业银行机构的总净资产。

  7. 假设你除去各种银行贷款,还有100万净存款。那你这100万中,大概有八九万确实在银行账户躺着,然后还有15万借给了别人买房子(2022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29万亿元),20万借给了央企国企(据彩信数据中心发布数据2020年底国有企业贷款余额为70.4万亿元),20万借给了地方城投也就是地方政府(最近闹得风风火火的言论地方城投负债65万亿),剩下30多万,借给了所有企事业单位,包含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尤其是前些年的房地产企业。

  8. 未来存款利率,不可避免要走低。银行赚的是存贷利息差,但你看看上面一条的贷款方,买房子的要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央企国企本来就是利率很低的补贴价,地方城投债能给你还本金都万幸了还要求啥利率水平,民营企业里的房地产行业也不像之前一样是出手阔绰的大佬了,那么就剩民营企业了,之前贷款难本来就需要他来扛起银行存贷利率差的重任,现在经济压力大,别给压垮了。贷款方给不了高利率,对央行而言是负债成本方的存款,又如何能给高利率呢。当然为刺激经济印钱和为吸引外资提高利率的影响暂不考虑在内。存款利率降低,同步那些余额宝理财等利率也跟着降低,但通货膨胀又不断刷新眼球,后面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产为此焦虑的。

  9. 这么多人和机构的负债,如果是像前几十年开工厂和房地产,早期修路修桥修景点边际收益很高的时候,还你的本金绰绰有余,利润还会继续投入的;但如果接下来边际收益越来越低,还本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但债务体系基本信用规则又不能崩的时候,还本压力逼的紧的时候,只能捡手头的资产变现,甚至变现最优质的资产,这时候往往又得低价变现。啥意思?优质资产都得打个折,别说一般资产了。

  10. 虽然你是一介草民,即使财富都是银行活期和定期存款,绝对R1风险的,你的存款财富的实际购买力,与其他人的房贷息息相关,与央企国企息息相关,与城投债息息相关,与房地产行业企业息息相关,因为这几个二货实际把你70%的存款给借走了,银行作为个中介不能崩,本质还要靠这几个货。这几个货出问题了,还要银行履行那50万刚性存款兑付的话,除了急剧通货膨胀别无他法。所以,在盛世的时候无所谓,接下来的时光,不管你愿意与否擅长与否,都必须研究学习点宏观经济学了,躲不过逃不掉。

  11. 实际情况是,债不能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拥抱经济萧条,上了这条船没办法只有这条路了。 未来的大环境下,收入增速不举,只能加大信贷加杠杆了,明知山有虎但也得像虎山行,因为后面有狼追的很紧。但是,小美认为,美国加息真的能控制通胀吗?真想要控制通胀,必须要有人挨饿有人受苦有人破产。这本来就是经济运行该有的样子,衰退才是治疗通胀的最佳良药。

  12. 债务刺激GDP,有用的时候是真的有用。就像家长跟孩子说,你快好好写这套课外作业,写好了周末带你去看电影;快考试了,这个周末你好好上这几个课外班,等考完试暑假了带你去迪士尼;确实管用。但有时候家长无能为力但觉得激励确实很管用的时候,也会许下无头支票承诺,比如负债累累的家庭,跟孩子说好好高考,考好了供你出国读书,最后食言孩子抑郁走上叛逆之路。

  13. 如果你确保你有稳定的现金流,你又有足够的信用,那么你将有永远不用还的巨额财富,每个人都可以发永续债。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确保你每年有10万块收入,假如利息是5%,那么你立马将拥有200万可以随便使用的钱,永远并不用还的钱,因为你可以永远保证能够还上利息。但是,一下花完以后呢,超额花了以后呢,目前可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14. 财富,或者说储蓄,也就是负债,是需要债务人未来干活产出来还的。普通居民的负债,会激励自己未来努力干活,相当于卖身,这又同时会增加未来的GDP,从而为未来的财富和负债背书,还算是个良性循环;企业的负债,企业原则上也会努力还,但相比个人门槛太高,努力不一定有用,而且有限责任制,不能完全转化为未来的产出;而政府的负债,将来要还的话,是依靠税收等财政收入,这个毕竟又是居民和企业产出乘以税率,不是靠自己干活的产出,硬提税也是饮鸩止渴。所以债务刺激了当期消费和生产,而整个体系持续运转非常依赖未来的产出,个人的债务能刺激未来产出,但政府的债务却未必,这是个隐患,而一旦未来的产出跟不上,相当于整个经济的基石受到了影响,类似自己每个月工资5万房贷4万剩1万生活,但如果哪天自己的工资降到了3万,一样的情形。自己工资会不会降,取决于大环境,那国家的GDP是否能保持增长,参考文章: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

  15. 城投债跟刷单的区别。首先所有刷单都能增加当单销售额,所有债务都能增加当期GDP。但具体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1. 能回本的刷单。提升排名,正价商品卖出去了;比如修了路刺激了物流等带来了真正的GDP和持续的财政收入。

    2. 真实刷单,东西白送给了消费者,但未来没任何收益。比如三线城市修了公园绿化等,不会对城市吸引力投资等带来什么间接帮助,也不会有收入,但常驻民免费享受了好的环境。

    3. 空包裹刷单,又没提升搜索排名整店销量,只提升了当期销售额数字,浪费了快递费。比如修了一些荒废的产业园区,一些拆了又修的关公雕像等,除了当期GDP数字,就没有任何存在感了,当然在大家看来是浪费了建筑材料和工人,但建筑公司和工人都拿到了钱,跟政府定向撒钱没区别,和以工代赈没区别。

  16. 国家撒钱给居民的本质分析:

    1. 先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部落的领袖,本来呢部落需要大家一起干活一起打猎一起生活,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了一个宝藏,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和资源,你的责任就是有效的发下去,尽可能不让大家浪费。

      1. 你可以直接平均发放食物和资源,但效用无法最大化,难免存在浪费。(对比现实,就是需要有效的撒钱下去,真正刺激需求进而刺激GDP。如果平均发钱,那么可能有的人贪赃徇私舞弊,或者发钱给一个亿万富翁根本不会刺激消费。)

      2. 你可以让大家去打扫卫生,谁扫的多扫的卖力就多发一些,那些不缺食物的自然懒得打扫也就少发一些,让发出去的食物效用最大化。(对比现实,其实就是一切切实有用但没有收入的基建工程,例如农村的广场或山区的5G建设)

      3. 卫生已经很好了,实在没啥可做的了,你也可以让大家去做一些没任何意义的事情,比如数树叶,谁数的多就给谁多发一些,同样那些不缺食物的自然懒得来数树叶,有关系的贪污也麻烦因为还得雇一些人真正的来数树叶。(对比现实,就是最近讨论热火朝天的以工代赈,这个工确实是可做可不做的,不然就叫基建了,但是因为必须把钱发出去刺激消费,而不能简简单单的给消费券,那样的话马云都可以用消费券购物)

    2. 对比上面的例子,那些大家觉得冗余的公务员,荒芜的产业园,公园绿化,大山上几户人的通水通电公路和通信,再怎么着也比美国直接全民撒钱要靠谱些吧。当然主要是美国需要选票,所以全民撒钱也有用,获得选票支持率。

    3. 除了税收等正常财政收入以外,发的国债和城投债等,在过去,那真是收费高速公路,能缔造未来的财政收入增量,你好我也好;在未来,在基建已经全球第一,边际收益已经越来越低的时候,本质上就是撒钱,刺激需求。

  17. 上面讲了,如果你确保你有稳定的现金流,你又有足够的信用,那么你将有永远不用还的“巨额”财富,每个人都可以发永续债。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确保你每年有10万块收入,假如利息是5%,那么你立马将拥有200万可以随便使用的钱,永远并不用还的钱,因为你可以永远保证能够还上利息。但是,一下花完以后呢,超额花了以后呢,目前可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什么刺激需求呢,希望大家干活,不管干的活是否有用,无用的越多对应觉得有用的也不会少,只有干活,才能体现财富的作用,才能有信用和惯性,让大家一直干活下去。浪费掉的,就是这200万,永远不用还,没关系,体系靠国家主权威慑能够运转下去。

  18. 那么城投债谁来买单,谁得利益?买单的人肯定是赚到钱手里有财富的人,只不过分为过去干活攒到钱的人和没干活靠类金融服务这样的财富分配bug赚到钱的人,后者可能更多。干活的人构建了基础生产力,然后政府想要刺激干活的人产出更多,不断创造需求,通过国家信用,把未来的200万提前拿出来许诺给大家,而体系之间需要润滑剂以及总会空出套利窗口,大头又被企业家,金融家以及类似炒房团赚走了。所以这个单谁来买?还是这些人。但这些人亏了吗,天上掉的馅饼被收回一部分而已,最终还得依托当下干活的人。分三部分:

    1. 历史干活的人买单,就是全民通货膨胀,但通胀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有点打击提前干活信心,所以得温和 ,温和的通胀反而是刺激所有人干活最大化的最佳良药;

    2. 有财富的人买单,那就是部分理财和城投债暴雷,不刚性兑付,这点也能看到了,国家明确表示不为城投债兜底,有了我们上面本质分析就很清楚的明白,城投债不兜底,本质上就是一部分会兜底不能影响整体,另一部分确实让他暴雷,但不影响整体体系,尽可能的给体系承压多扛点压力。

    3. 政府自己买单,就是透支未来税收收入,过去是每天不光花当天收的税赚的钱,还要借债花未来的钱,但以后某段时期如果变成当天收的税赚的钱一部分还得归还过去欠的债,只能花其中一小部分,花未来的钱压根不用想,不然也不会到今天,那政府的支出状态可想而知。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卧薪尝胆期,或者是抄底机遇期。

    4. 总结下,城投债买单人,就是三种,第一种是通货膨胀全民买单,第二种是暴雷债权人买单,第三种就是政府优质现金流税收项目买单。

  19. 给居民家庭和民营经济加杠杆放水,甲先借100块消费,买了乙的东西,乙多收入了100块,然后消费购买甲的东西,然后理论上甲可以把这100块债务还上,多了200块GDP。放大这个模型,效果更会成倍。但是呢,就像赌场,多个轮回后,抽水是最多的,抽水多了现金流强了,还会额外借债,把一部分存量储蓄再变成公园和荒废的产业园。相当于政府把你的储蓄免费赠送给了别人,然后政府拍胸脯来承担这笔债,而这笔债又基于未来干活的人身上抽水。现实国情来讲,这个抽水可以是增值税所得税,但大头也可以是卖地。如果你理解了卖地土拍,本质上是一次性临时税收,那么你对房地产的理解会有质的变化。主要是这个税收,确实之前也都用来干正事了,比如你片区的通水通电通公路通地铁公园绿化一老一小社保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别用你的羊毛去滋养几公里或几百公里外的品质小区的房价就好。

  20.  结合永续债的概念和信用,跟存款准备金率对比下,税收其实就是财政支出的准备金率,反映了同样信贷带来的总财政可支配收入,在积极消费下,最终带来的总产出刺激。但不仅仅是这样,如果某个交易最大的产品上,隐形收一道税呢?房地产,卖地收入,本质上就是税,一次性提前收的税。但也有副作用,就是必须要维持房价,维持除居住价值以外的溢价。例如,前些年靠它冲锋陷阵,现在用不着了,但得靠他稳定局势不坏事,不停的出刺激房市政策。就像要反复安抚抗战老兵,就像很多领导调动到个闲职,那即使闲职真讲起来,也是能关乎战略的重要职位,绝对是委以重任了,你要信了,那就信吧。炒鞋炒比特币炒球星卡,最终亏惨的人都是真信的人,而且他们很多还是能讲出一二三严谨逻辑分析的聪明人。

  21. 国家的本质,是稳定的基础上,大家生活水平越高越好,与啥按劳分配啥的没任何关系。公平,是为了稳定基础上的效率服务的。所以永远不要天真的认为天道一定酬勤勤劳一定致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必须有人干活大家才有财富,所以鼓励勤劳致富,但对于个体而言,因为社会的组织成本极高,所以勤劳是整个社会一起致富,但财富分配必须要分给组织环节,组织牵头人也好,还是拉皮条的做润滑剂的也好,还是审时度势偷坐顺风车的也好。甚至后者是拿到了大头,如果没有后者,前者只能懒散的坐着,所有人都会比现在过的更差。所以过去二十年出现了一批富者,例如敢于下海的企业家,跟政府关系近的包工头,甚至是买买买的炒房客,当然踏实干活的工薪阶层农民工之类的,确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某种意义上,一定不能按劳分配,比如之前闹得火热的东方甄选玉米事件,劳动最多的农民多分配的结果就是烂在地里,一定是稳定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大家整体生活水平。不然为什么按闹分配爽屡试不爽?

  22. 这个社会本质是0储蓄的,因为大多数东西没法保存,而且也是没法整体透支的,因为大家不可能在实物层面透支未来产出,比如提前吃掉明年才能产出的粮食。但出于对人类尽可能多干活的刺激,又需要储蓄这个东西,因为储蓄能刺激很多人出于安全感和财富欲望提前努力干活,但你干的活又需要有人来给你消费掉,不然你的产出也转化不成你自认为的财富,没有需求,那么就需要创造需求,比如房贷比如信用卡老赖,但这个缺口还是很大,那么从还可以炒高资产抵押物价格,比如房子股票,这样能在表面上让居民觉得是正常消费而不是负债消费,但股票涨涨跌跌,为什么可能你啥也没干,一天之间计算自己的总资产,就从正资产消费变成负债消费了呢?但即使这样,还是有缺口,无法弥补GDP的增量目标,还是消费不足怎么办呢?那就政府上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当期就要消耗掉,因为没法保存,要就可以一部分直接找些人发给他们就好了,但是不能乱发啊,总得有个规矩,那可以招些人发给他们,需要干活得时候也让他们干点我政府的活,也就是搞大量公务员事业编之类的,即使他们悠闲喝茶看报也没关系,不然像美国那样直接随机全民撒钱,会出现一堆问题,中间徇私舞弊,公众舆论不确定,也容易升米恩斗米仇,真需要干活时候又动员不起来,之前发钱说好是免费的凭什么现在我给你干活。给公务员撒钱还不够弥补需求缺口的话,或者效率不高真需要发给一些拿钱就立马消费的底层人群的话,因为上面那些问题,还是不能直接发,不如以工代赈,这个以工代赈最近也特别火,以小美这个思路一分析是不是就很清楚了?然后城投债上场,然后...

  23. 债务驱动增长,不好理解?那换个说法,肾上腺激素驱动增长,就好理解了。债务是肾上腺激素,一切为了短期跑的更快,长期受限于基础科学的突破。过去这些年美国主要靠债务驱动增长,债务驱动增长的优点缺点不一定能讲清楚,但肾上腺激素的优点缺点,大家一下就明白。它不是坏东西,不然很多药品也不会通过药监局审核上市,但大家也都知道它不是啥好东西,尤其是用多了以后的效用,以及副作用,我们这篇文章(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有很详细的阐述,大家只看第一部分逻辑就可以了。


  24. 一线城市房价如果靠贷款放松获得回暖,那么将来总会回归常识,贷款越松意味着将来断供风险越大,意味着将来房价越惨,所以不能疯涨。关于房子的建议请参考这篇文章:关于接下来十年房价的判断分析,小美独家观点

  25. 财富,本质是对未来干活产出的分配占比,未来产出的东西,除了产出多与少,一部分要分配给未来干活的人,另一部分按存量财富分配。干活产出少了,就要刺激干活,就要给未来当期干活的人加大占比,怎么加大?此消彼长,存量财富贬值。总量减少占比又减少,就是双重暴击。抗通胀只是片面概念。守住占比已经不容易,还得守住总量的话,更是难上加难。关于通胀的理解请参考这篇文章:为什么抗通胀比登珠峰都难?






    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
    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